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美容行业并购升温:巨头们都在找什么标的?
2020.07.07
文|熊乙
历数2018年发生的并购案,不乏美容企业的身影:3月,欧莱雅收购了定制AR美容应用程序的加拿大美容科技公司Modiface;4月,欧莱雅再以23.6亿元收购了彩妆品牌3CE的母公司Style Nanda;10月,强生以约20.5亿美元完成了对日本医疗美容品牌城野医生的全资收购;12月,私募基金Vista以19亿美元收购美容行业技术平台Mindbody全部股权。
从皮肤护理到健康保健,各大品牌都在通过数字营销、体验式零售和品牌真实性,使自己成为美容企业的最佳的收购标的。毫无疑问,美容行业的并购正在升温。而这一波浪潮早在2016年联合利华10亿美元收购美国男性在线美容零售商Dollar Shave Club时就已开始。
但仔细分析众多收购标的,从传统的美妆品牌,到技术赋能美容行业的服务商,几乎涵盖了整个美容行业。市场研究机构cbinsights在分析巨头的收购标的时,得出了以下7个标准:
第一,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能力:随着社交媒体,尤其是Youtube、Instagram对美容产品的带货能力,企业更倾向于在媒体营销上颇有能力的品牌。
第二,消费者数据:消费者偏好、购买模式对美容企业来说非常宝贵,且正变得越来越数据驱动。无论是通过个性化举措,还是各种AR平台,初创企业正想尽办法来获取这些数据。
第三,针对Y世代(80-95年出生)和Z世代(95-05年出生):许多传统美容企业都在寻找更倾向于Y、Z世代消费者的企业,因为这些消费者通常在美容和洗护用品上花费更多。
第四,更天然绿色的产品。当下带有“天然”、“有机”、“无杀戮”标签的品牌有更多用户忠诚度,许多企业开始涉及这一领域,且有加强的趋势。
第五,高级产品:奢侈品是美容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,许多企业,尤其是联合利华、宝洁此类个护企业正在寻求更多优质的奢侈品品牌。
第六,体验式零售:被关注或者被收购的品牌,大多都有实体零售店,或者采用线上线下双重渠道。
第七,品牌真实性:品牌故事和真实性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产生共鸣,并重复使用。
并购丛生,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,增加经济效益,比如不断并购刺激了联合利华的美容业务,2018年上半年其美容和个护业务收入101亿欧元,是家居护理业务的两倍,仅次于食品业务,但2.7%的增速也高于食品业务。
但如果并购双方不处于同一个业务线,能否较好地磨合,实现“1+1大于2”的效果,仍有许多不确定性。另一个担忧在于,产品模式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大的趋势下,强者愈强,初创企业也更难从中突破一条生机。
可以预见的是,美容业的并购浪潮将会延续。联合利华美容和个护业务总裁Alan Jope曾表示,过去4年核准的130项交易,真正完成收割的仅13项。这意味着,至少对于联合利华来说,并购才刚刚开始了10%。